中医药文化

您当前的位置: 网站首页 > 中医药文化

日常姜枣,不可小瞧

2020-03-25 10:42 发布人:admin 浏览:

  生姜和大枣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食物,中医药很多都是药食同源,中药处方中经常可以见到二者的影子。在中医经典著作《伤寒论》112首方中,用生姜者37首,用大枣者40首,姜枣同用者33首,生姜和大枣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。

  ◆◆生姜◆◆

  生姜单用可解表散寒。风寒感冒初起,鼻塞流清涕、怕风,老百姓都知道喝一碗生姜红糖水就是用其解表散寒。

  医圣张仲景著作中,生姜常用于降胃气,故慢性胃炎胃不适以及妊娠呕吐的,处方中常用到生姜和胃消痞、止呕。

  中医理论认为:人体水液的正常输布和运行,有赖于阳气的推动。生姜有温阳行水的功能,故治疗水肿病、痰饮病也多用到生姜。

  《神农本草经》载:“生姜主胸满,咳逆上气,温中止血,出汗,逐风,湿痹,肠澼,下利。生者尤良,久服去臭气,通神明。”如何理解古人所谓的“通神明”呢?运用现代医学文献解释,生姜中的姜辣素可有效控制导致人体衰老的自由基,起到延缓衰老的作用,这或许可以作为“通神明”的一个解释。孔子曾言:“不撤姜食。”在当时“人生七十古来稀”的环境中,孔子能活到73岁之高龄,应与他坚持服姜不无关系。

  ◆◆大枣◆◆

  大枣味甘,性温,入脾胃经且主入血分,可以补脾和胃,益气生津,滋心润肺,养血安神,悦颜色,通九窍,助十二经,和百药,久服轻身延年。民间还有“每天吃枣,郎中少找”之说。

  众所周知大枣有养血功效,许多爱美女性常吃大枣。在中药处方中大枣还可缓和毒性、调和百药,近代名医张锡纯认为大枣“调和百药,能缓猛悍之性,使不伤脾胃。”而在方剂中,想必猜也能猜得到,甘味药物和食物具有滋养、补脾、缓急、润燥等作用,多用于机体虚弱或虚证,因此大枣在方剂中也多是作为佐药或使药使用,如逐水力峻猛的十枣汤、和中缓急主治脏躁的甘麦大枣汤。

  ◆◆生姜+大枣◆◆

  生姜性味辛温,功专温胃散寒;大枣性味甘温,功擅补中益气安心脾。生姜芳香而通,得大枣相合,乃不至过散而耗气;大枣黏腻甘守,得生姜辛散,乃不至过守而碍脾。外感风寒营卫不和者,加姜枣可助正驱邪;内伤杂病中焦虚寒者,加姜枣可助中运化;用滋腻药物,加姜枣可健脾助运化以防碍脾;用毒性较强或峻下猛药,加姜枣可减毒增效。老百姓熟知的小柴胡冲剂中就有生姜和大枣同用。

  “四时百病,胃气为本。”无论服用什么药物,俱从口而入,由胃而化,都应考虑胃肠的吸收运化能力。如能善用姜枣,既能减轻对胃的刺激,又能和胃健脾,充分体现了中医“保胃气”扶正祛邪的重要思想。姜枣同用,调营卫,和表里,和阴阳,亦充分体现传统医学“中和”的人文思想。

  然而,凡事皆有两面性,孔子也告诫我们:“夜不食姜,秋不食姜”。因为晚上阴气内收,生姜偏于发散,不宜食姜;秋天人体津液干燥,亦不宜服姜耗散津液。容易上火的、痰湿偏盛的、糖尿病患者不宜常吃大枣。

中医药文化

扫一扫,关注怒江州中医医院
微信公众号!